关于烦恼和憎恶
作者:张忠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亲爱的家人们,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分享《稻盛和夫的哲学》(原《心法》)。
我们在学习“关于欲望”一章,感受到人生有六大烦恼“贪嗔痴疑慢见”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时常会不知不觉中升起烦恼。但是假如我们养成习惯,就人生和工作中碰到的问题,通过深思熟虑,看清楚问题的本质,自然我们就可以放下烦恼。我们一定要明白烦恼只会消耗精力和时间,不能解决问题。经常烦恼也会损害健康,没有任何好处。
企业经营有好有坏,人生的过程也会此起彼伏,有顺境和逆境。如果我们养成了透彻思考,思考到“不需要再思考为止”,之后我们就在过程中去努力,具备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的态度,这是一种人生心态,自然会让烦恼不再升起。
成功和失败都是在磨炼我们的心志,我们更是要为失败的结果去思考原因和过程,这种反省就能让我们开启智慧,获得进步。失败既然已经木已成舟,或成语中所谓的“覆水难收”,我们为此后悔、烦恼,没有任何意义。这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应有的心态,需要在事上磨炼中真正去领悟,让生命获得成长。
今天有二个字与大家分享,“怒”和“恕”。在刘余莉老师解读《群书治要》中讲到,“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”。我们遇到逆境,会升起烦恼,或顺境时,也会升起六大烦恼。是责怪自己,还是他人,这个烦恼提升到发怒,往往牺牲的是自己。尤其是发一次脾气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烧光了。遇事不顺,埋恨于心,发怒于形,都是不应该的。
反之,我们时时修炼,把“怒”转为“恕”,人生就会大不一样。恕=如心=真如之心=人的本性=我和众生是一体的关系。自然会体谅对方,或给自己也是宽恕一次,心情就不会升起烦恼。“恕”是修身的法门,圣人的恕道认为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也就是人生碰到烦恼是时时需要考虑内求的。我们人生需要学会“宽仁以待,换位思考,将心比心,同体大悲,转怒为恕”。
明代洪应明先生在《菜根谭》一书中写道,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。这是一份宁静的境界,自然不可能有一丝烦恼,一切变幻能坦然处之。
我们学习《六项精进》,也是摆脱“烦恼”的最佳方法。
第一,如果有空去烦恼,不如去干活,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。在《大学》也讲,“小人闲居为不善”。一旦极度认真拼搏于工作的当下,自然不会升起一丝烦恼。
第二,要谦虚不要骄傲。谦虚的人,往往不会烦恼,因为他明白烦恼会消除福报。这就是“唯谦是福”的道理。
第三,要每天反省。反省同烦恼不同,反省是从迷到醒的过程。
第四,要知足,活着就要感谢。带着时时感谢之心,自然不会有烦恼。
第五,不要老是考虑自己,而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,要具备利他之心,自然带来的是欢喜心。
第六,不要有感性的烦恼。人生要乐观豁达,感性地烦恼没有任何意义。为此,一旦有了烦恼情绪,我们就有了法宝,通过修炼《六项精进》,自然可以消灭烦恼。
文章中还提到,人的消极情绪中除了烦恼之外,还有憎恶,仇恨。这是更加不应该的,憎恶和仇恨会带来可怕的反作用,它不仅仅会伤害到他人,也同时会伤害到自己。烦恼,厌恶,憎恨等这类情绪,也会让人体内分泌出某种不好的荷尔蒙,带来不健康的因子。
为此,前面我提到,我们要学会“宽恕”他人和一切事物,人生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心性。我们中兴精密家人,在感情中,碰到最纠结,最痛苦的,莫过于宽恕那些不能宽恕的人和事,每一次情绪的障碍,都是一次心灵净化和提升的机会,要把“宽恕”二字,铭刻于心,非常重要。感恩大家!